没有账号?| 马上注册
武汉论坛> 城乡 > 正文
携手“逐绿”向未来
409 0

icelee

2024/4/7 0:22:0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也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年初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亿万农民送来新年惠农“大礼包”,乡村振兴战略为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及的现代农村绿色画卷。

当前,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绿色发展“组合拳”,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提升了,“金山银山”的价值做大了,农民土地上长出了“金元宝”,生态变成了“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了“聚宝盆”。一幅因绿而美、因绿而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秸尽其用”新风尚——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

走进河南省舞阳县马村乡的河南富莱特农业科技产业园,一捆捆秸秆在机械操作下被装进发酵隧道,混合了鸡粪、豆粕等原料后,经过23天的发酵,将变成种植食用菌的培养基料,实现秸秆、鸡粪变废为宝。

舞阳是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60多万亩,年产小麦秸秆24万吨。同时,全县年出栏家禽2000万羽以上,年产生鸡粪50万吨以上,食用菌种植更是该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一边是大量产出的秸秆、鸡粪等农业废弃物,一边是食用菌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培养基料,两者结合能产生‘化学反应’,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舞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而在河南省正阳县,秸秆燃料则变身“汩汩绿电”流入了千家万户。正阳县鼎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将废弃秸秆用机械高温高压制成固体环保燃料,代替煤进行清洁燃烧。“生物质固体燃料无需任何添加剂和粘结剂,直接加工原材料,是一种环保、清洁、可再生的新型燃料。”该公司负责人张军林介绍。“废弃秸秆对于农民来说是负担,但对我们公司来说,那可是‘香饽饽’!通过秸秆燃烧发电,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正阳县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贵州围绕山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区域、分品种、分用途制定发布油菜、水稻、玉米、高粱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内蒙古通辽市立足区域肉牛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夯实秸秆饲料化基础设施;河北曲周县建设秸秆基料化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创新发展“秸-菇-肥”绿色循环产业模式,将废菌棒通过蚯蚓过腹转化,生产高端生物有机肥……一条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正在各地蓬勃发展。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产业导向,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秸秆还田更加科学规范,秸秆离田更加高质高效,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截至目前,已建设400个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1600个展示基地,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以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兼顾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多元利用格局。

“增效护绿”新动能——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农用地膜是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有效抵制灾害天气,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品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实现了废弃农膜“有去处”,绿色农业“有出路”。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去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了打击非标地膜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生产销售非标地膜、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标地膜的流通和使用,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强化了警示教育作用。

在回收处置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废旧地膜回收处置方式,通过健全回收网络体系、融合农村垃圾回收处置和供销系统回收体系,实现了主要用膜区域的全覆盖。同时,通过专业化组织回收、定价收购和押金返还等方式提高了回收效率。

在江苏省常熟市,通过构建“市、镇、点”三级协同工作体系,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统一处置转运中心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常熟模式”,2023年农膜回收率高达98%以上。转运中心主任邢军良表示:“全市废旧农膜集中运输至转运中心后,通过机器将废旧农膜进行打捆,然后运输到有处理资质的固废处理企业,将废旧农膜处理成塑料粒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地膜的科学使用,通过引导农民和种植大户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等问题。

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种植大户李双学,去年在自家1700亩需要覆膜的农田上全部用上了加厚高强度地膜,他说:“加厚地膜有好多优点,机械化回收率高、保湿保墒,我们春天铺多少,秋天就能回收多少。”

据了解,甘肃省探索形成了3种成熟管用的补贴方式,包括以民勤为代表的价格补贴模式,以凉州、通渭为代表的“以旧换新”模式,以景泰、敦煌为代表的“实物补助”模式,这些模式极大激发了群众科学使用地膜的积极性。民勤县作为示范县,今年推广了70万亩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实现了高回收率和良好的保湿保墒效果。

“先行先试”新主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达208个

土鸡养殖小区里,绿树成荫;四面坡地上,土鸡漫山遍野……在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关土鸡现代农业园区里,剑门关土鸡散养在元宝枫树下,吃吃草,啄啄虫,喝山泉水,住移动“别墅”。

“构建以林养鸡、以鸡抚林、鸡林共生、互为依存的林下原生态绿色循环体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重丰收。”该县畜禽产业事务中心负责人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剑阁县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模式,积极推动产业间有机耦合,形成“粮油-秸秆-畜禽-有机肥”“水果/蔬菜-劣果/尾菜-畜禽-有机肥”多元化产业组合,实现各节点紧密衔接、各主体共生互利,形成运行高效、结构稳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以生态循环农业谱写绿色“致富经”。

如今,“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等新型业态快速形成并势头强劲,剑南园区菜花节、剑北园区丰收节、石洞沟园区“达令农场”等新业态逐渐兴起,农村生态环境、民居环境等得到全面改观,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广袤的巴蜀大地上徐徐展开。

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北京市怀柔区、天津市静海区等80个地区榜上有名,目前全国先行区创建单位总数达到208个。

作为农业绿色转型的先锋,先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典型做法和经验,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天津市滨海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建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占有市场”机制,组建了渔业科技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湖北省恩施州以绿葱坡为代表的“绿经济”“好风景”层出不穷,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700万亩,“121+X”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遍地开花,山乡迎来“高光时刻”;安徽省砀山县不断提高酥梨品牌价值,全力推动果业更强、果乡更美、果农更富,奋力打造彰显果园林海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砀山样板”……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如今,绿色低碳理念早已在农业领域生根发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手机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